聲音是怎麼產生的?
不管是不是眩暈造就了梵谷特殊的畫風,耳朵的重要性可見一斑,它的組織構造也十分精緻。耳朵大致分為外耳、中耳、內耳三大部分,其中外耳由耳廓(又稱耳殼)、外耳道組成,再來是分隔外耳、中耳的耳膜。中耳最重要的構造是三塊聽小骨,分別是槌骨、砧骨和鐙骨。內耳是神經系統的一環,最重要的構造就是耳蝸和前庭三半規管。
聲音如何形成和傳遞?首先,聲波經由耳殼收集、沿著外耳道傳遞到耳膜,耳膜後就是中耳系統,中耳系統就像一張鼓,鼓聲傳到聽小骨後,聽小骨像槓桿一樣產生震動,把能量打進內耳系統去。內耳中的一些液體會產生波動,把聲音的能量傳到耳毛細胞,耳毛細胞本身是神經元,將聲音轉換成神經訊號傳到神經中樞,大腦裡的聽覺上皮接收到,才會將神經訊號「翻譯」成我們聽到的「聲音」。整個過程就像是一種彈珠上上下下經歷許多機關的遊戲,十分有趣。
人類聽覺有多敏銳?
古時的神話傳說裡有所謂的「順風耳」,他的聽覺敏銳到能聽到萬里之外的人言,但現實上,人類的聽力有一定的限度。各種聲音由不同頻率組成,以人所能聽到的聲音頻率來說,最低可聽到20赫茲,最高可到2萬赫茲,而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交談頻率,多半落在500赫茲到2000赫茲之間。比起其他動物,人類的聽覺只能算是普通而已,許多動物的聽覺都比人靈敏,例如貓可聽到60赫茲到6萬5千赫茲之間,蝙蝠1千到12萬赫茲,小鼠、狗的聽力也都可以聽到極高頻率的聲音。其他像是海豚、蝙蝠、鯨魚等動物,可以聽到人類完全聽不到的超聲波,更是真正的「順風耳」。
上帝雖然沒有給人類一對超聲波的耳朵,但一般聽力就能讓人沉浸在美妙的音樂或蟲鳴鳥叫中,體會到有聲世界的美好。但耳朵的聽力可不是無堅不摧的,平時也得注意保養,減少噪音和疾病對聽力的傷害。
耳朵的健康警訊
常見的耳朵的疾病,以外耳、中耳來說,較常見的是感染性疾病,如小孩常見的急性中耳炎,成人的慢性中耳炎、外耳炎等等,症狀包括悶塞感、疼痛、聽力損失、流膿水、伴隨發燒、頭痛等。至於內耳疾病,則包括梅尼爾氏症在內的眩暈症、神經性聽力障礙、突發性聽力喪失等。
比較起來,中耳、外耳的疾病,即使伴隨有耳膜、聽小骨的損傷,多半靠藥物、手術即可治療;而內耳屬於神經組織,也是一個相對封閉,有骨外層保護的系統,其疾病可以手術方式解決者少,藥物效果也有限,是比較棘手的地方,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。
‧急性中耳炎
急性中耳炎在小朋友十分普遍,據統計,10歲以下,幾乎每個小孩都會罹患一次,這是因幼兒的耳咽管發育還不夠成熟,比起成人較為短、寬,且呈現水平,上呼吸道細菌容易進入中耳腔,造成中耳炎。由於中耳是靠耳咽管跟大氣壓保持一定的壓力,罹患中耳炎時,耳咽管無法透氣,使中耳一直處於積水或發炎狀態,可能會直接影響聽力。若未持續追蹤及良好治療,成年後更可能會演變成慢性中耳炎及膽脂瘤生成,造成聽力受損等問題,不可小覷。
罹患急性中耳炎時常會有耳朵痛、發燒等症狀,但太小的孩子不會表達,可能以抓耳朵、沒來由的哭鬧來表現,家長要多注意。平時別讓幼兒躺著喝奶,也可減少中耳炎的發生。
‧壓力文明病——眩暈
眩暈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,壓力太大、情緒不佳時,都可能誘發眩暈。發作時會感覺天旋地轉,站都站不住。引起眩暈的原因有很多,梅尼爾氏症是最常被一般民眾提起的眩暈症,它是內耳內淋巴水腫引起,發作時還可能合併耳鳴、聽力障礙、耳朵有悶塞壓力感,患者以女性居多。
而老人較常罹患的則有良性陣發性眩暈,這是平衡系統半規管裡的耳石,因為退化性變化鬆脫,懸浮在淋巴液裡,變化姿勢時會頭暈。老人常見還有脊椎動脈灌流不全引發的眩暈,常發生在半夜起身如廁時,因循環不良引發眩暈,不小心就會跌倒。
另外還有與偏頭痛相關的眩暈,也常見於年輕及中年女性,除了藥物治療外,也可以少吃一些可能誘發偏頭痛的食物,如乳製品、番茄、柳橙、巧克力、紅酒、乳酪等。
所幸,這些眩暈疾病大部分可以被控制,因為人體有中樞性代償機制,當平衡系統混亂,中樞神經系統會自動進行調整,不過恢復速度不一,有些人幾個小時到幾天就好,有人得拖到一、兩週。為了避免眩暈復發,平時則要遠離壓力,保持充足睡眠,因為睡不好,是眩暈的大敵。
遠離噪音 保護耳朵
除了疾病外,耳朵最怕的就是噪音了。一般而言70分貝以上的聲音就會令人不舒服,噪音太大時,特別是高音頻的噪音,會損傷接收聲音的神經元細胞。尤其聽力障礙往往先從高頻率的損傷開始,例如8千赫茲、4千赫茲的聲音聽不太到,但因平時的交談尚不受影響,患者往往不自覺聽力已受到損傷,直到聽力愈來愈差,才赫然警覺。打電話時發現自己有一隻耳朵比較聽不清楚,或是常須重複詢問才能聽清楚他人的問話,都可能是聽力已經受損的癥兆。
現代生活中各種高亢尖銳猛烈的噪音無所不在,應盡量避免,尤其是演唱會、KTV等場所動輒八、九十甚至上百分貝,這種高噪音的地方建議還是少去為妙。太強烈的音爆甚至可能造成耳膜破裂,如爆炸、槍戰、被用力打耳光等,所幸只要保持傷口不感染,耳膜多會自己癒合。但有時耳膜癒合的不好,就可能得動手術修補。
另外,時下年輕人幾乎人手一個M P3,走路聽、搭捷運聽、甚至騎車開車都在聽,這麼頻繁的使用其實很傷聽力,尤其是在吵雜的環境下聽耳機,為了聽清楚,音量必須開得很大,長期下來對高頻聽力是一大傷害。況且,邊走邊聽MP3,聽不見環境的聲響,很容易發生危險。
如果真的要聽,建議使用耳罩式耳機,不要用塞入性的耳機,因為聲音的能量是隨距離平方成正比,愈靠近一倍,聲音會大上四倍。而且最好應在安靜的環境下使用。
對於耳朵的保健,有些觀念要注意,平日若不小心有異物侵入耳朵,最好就醫,不要自己試圖取出,因為耳道只有3~5公分,很容易因為不當挖耳傷到耳膜。耳朵進水時應使用棉花棒吸乾,但使用棉花棒要小心,不要用力摩擦耳道,以免造成傷口感染,常有患者的棉花掉在耳朵內取不出來,甚至掉在裡面不知道,引起感染。紙軸棉花棒的棉花比較不易掉落,比塑膠的好。
能有正常聽覺,有幸聆聽世界,實在幸運,可別任意毀傷了上帝賜給你的這兩片精緻的「小扇子」。
留言列表